愉快學習 提升成效
現時,香港實施不同課程的學校,均有推行歷史教育,包括:
一,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建議學校採用的中國歷史科及歷史科;
二,本港實行國際文憑組織(IBO)課程的學校,編訂校本中國歷史科。
雖然不少學生均有在學校實習歷史,但整體而言歷史科總是「內容多、趣味少」。有見及此,為了改善此一現狀,我們結合以下元素,推出民間編訂的輔助教材:
一,有趣,結合不同學習形式
二,立足於最新的學界研究
三,採用更多香港本地歷史


項目研究員:陳沛滔
香港大學文學士,現時正於同校攻讀哲學碩士課程,亦為現職中史科老師。
項目研究員:莫澤銘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文學士,並於原校修讀哲學碩士(M. Phill.)課程。現職本地中學中史教師。


項目研究員:劉健宇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現為香港大學文科碩士生,研究興趣為華僑史。
相關項目
初中中史科香港發展補遺
(2022年始)
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推出的初中中國歷史科新課程已於2020/2021學年展開,課程首次明確規定了「香港發展」(香港史)的內容,約佔整體課時的一成。
香港雖然有不少本地史的研究,但如何將這些研究,轉化為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則須要結合教師及學者的成果。
為此,本會基於中一至中三級的中國歷史科課程指引,注入最新的香港史研究,務求延伸學生以原有的學科知識,認識香港不同的歷史面貌。
重編高中中史科學習角度
(2023年始)
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推出的高中中國歷史科課程於2009/2010學年展開,並分為:
一,必修部分(歷代發展):自夏代至十九世紀中葉(甲部)及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末(乙部)
二,選修部分(歷史專題共六個單元)
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特別是中國內地不斷有新的出土材料,學界又有大最新研究,原本高中中史科的史觀、切入角度已有所脫節。
為此,本會基於中四至中六級的中國歷史科課程指引,注入最新的研究與材料,務求讓學生對國家歷史有正確、最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