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圍得名竟然唔關「馬」事?

由於有 YouTube 提出想了解土瓜灣與馬頭圍的地名由來,故本集率先分享。馬頭圍的「馬頭」難免令人聯想到一匹馬的頭臚,但通過學者的考證,實情竟非如此!


一,「復界」後形成的馬頭圍

清初由於鄭成功在臺灣島打著「大明」旗號建立政權,順治帝為了防範沿岸居民與鄭氏政權合作,故下令山東至廣東所有居民向內陸遷移——須要注意的是,古時居民的生活範圍由出生到過身,基本均在村內活動,特別是務農為生的村民難以離開土地,不事生產。

「遷界令」的執行無疑大大打擊沿岸村落,整個政策直至康熙帝佔領臺灣島後才告結束。「復界」後,由於沿岸土地大量空置,故朝廷又命一些居於山地的居民遷入,這些便是「客家人」;在原居民中,在遷界前又世居本地、復界後又回到祖地的便是「本地人」。

「馬頭圍」便是在「復界」後建立的村落之一,這條村更收落於意大利神父繪製的《新安縣全圖》。


二,「馬頭」即水陸交通樞紐

馬頭圍附近還有「馬頭角」及「馬頭涌」,均是以「馬頭」為名。有學者考證,「馬頭」即辭書中「水陸總匯泊舟之地」。

「附河岸築土,植木夾之,至水次兵馬入船,謂之『馬頭』」

學者又引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有一節云:「至九龍通向新安陸路,中國官民照常行走,又議定附近九龍城原舊馬頭一區,以便中國兵商各船、渡艇任便往來停泊。」可見「馬頭」用於交通樞紐,在19世紀末依然通行。


三,獨特的社區

自1920紅磡通往九龍城的「馬頭圍道」及土瓜灣道通車後,當區便陸續落成不同的工業大廈,成為工業區。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當區至今依然未有鐵路接駁(沙中綫土瓜灣站原稱「馬頭圍站」,據悉將於2021年第三季啟用),居民通往外區時有各種不同的交通工具選擇;與香港其他地區「以鐵路為核心的交通規劃」略有不同。這點亦是居民引以自豪的地方。


重溫廣播版歡迎到:https://www.buzzsprout.com/1536379/episodes/7393243

參考資料: 饒玖才:《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上)——港島與九龍》(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1年)。

#香港史 #歷史 #故事 #history #HongKongHistory #馬頭圍 #馬頭圍歷史 #MaTauWai

馬頭圍得名竟然唔關「馬」事? 有 “ 1 則迴響 ”

迴響已關閉。

%d 位部落客按了讚:
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