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史學新秀年獎2022:香港本科生史學論壇」

完滿結束

背景

近年,雖然香港人熱衷本土,但深入了解香港歷史及文化的人卻少之又少。二十世紀的香港,於各方面都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文化方面,例如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建築風格,下半葉的流行文化,如歌曲、電影、漫畫等,大型的歷史事件包括香港保衛戰、經濟轉型等。

本會秉承普及香港歷史文化知識,加強大眾對此之認知,故以「香港本科生史學論壇」招徠,吸引一眾本科生及碩士生投身歷史文化研究。


研討會目標

1. 鼓勵香港歷史文化的研究

2. 為青年學人提供發表平台

3. 促進前輩與後進的認識


評審

  1. 梁萃行教授(嶺南大學歷史系主任)
  2. 何宇軒博士(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社會科學、人文及設計學部講師)
  3. 郭嘉輝博士(香港浸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社會科學學部講師)
  4. 馮天樂博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香港人文學會幹事)
  5. 姜子浩先生(柏林自由大學博士生)
  6. 梁延敬老師(香港歷史及文化教育學會主席)

今年獲得「史學新秀年獎」的發表者為:

趙善謙、馮棨樑:〈「同文同種」的幻想破滅? ——以1927-1938年中國對先秦至隋唐的日本史書寫為中心〉

以下是與會發表人及其論文,獲得優秀論文獎(小組獎)將以星號表示:

[#中國現代史專題]

  • 陳沛滔:〈從《中國一覽》論馬禮遜對中國的觀察〉
  • 楊逸軒:〈從陸徵祥晚年回憶錄論證其從民國建立至簽訂《民四條約》對北洋外交的貢獻〉
  • *趙善謙、馮棨樑:〈「同文同種」的幻想破滅? ——以1927-1938年中國對先秦至隋唐的日本史書寫為中心〉

[#香港史專題]

  • *潘國榮:〈試論六七暴動期間香港左派出版的宣傳刊物──「抗暴小報」出現的前因後果〉
  • 王紹廷:〈分析國民政府和港英政府在二戰後對附敵者的態度,以岑維休為例〉
  • 朱銘謙:〈戰後華裔英兵的軍旅生活和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香港社區史專題]

  • *何熙朗:〈城市發展與生死觀:紅磡殯儀區的建構、早期發展及其他〉
  • *鄔進澔:〈戰後馬鞍山村發展史〉
  • 劉健宇:〈黃泥涌歷史初探——兼論保良局V54簡史〉

[#中國古代史專題]

  • 李卓謙:〈如韓信故事——魏延奇謀與諸葛亮出師比較〉
  • 黃梓豪:〈周述學生平及其學術思想〉
  • *鄧明聰:〈清代秘密立儲制度〉

主辦機構

香港史學後進協會

由一眾有志於歷史研究的大專生發起,旨在鼓舞更多史學後進投身歷史研究、公共史學項目及攻讀研究生課程。自2019年,香港史學後進協會已舉辦兩屆「史學新秀年獎:香港本科(及碩士)生史學論壇」。

合辦機構

嶺南大學歷史系

嶺南大學(嶺大)是香港的博雅大學,在本地高等院校中歷史最為悠久。嶺大前身是於1888年在廣州創辦的「格致書院」,其後於1967年以嶺南書院之名在香港復校,並於1999年正名為嶺南大學。


合作機構

香港史學會

香港史學會成立於2005年,由香港史學專家蕭國健教授及門人組成,有鑒本港史地研究尚未全面,決意組織會社,推動香港史研究之普及和發展。學會職志於編輯書冊、董理文獻、彙整相關資源,增開渠道,便利方家。 成立至今,致力推動「香港歷史」研究與宣揚,致力向社會大眾宣揚、推廣本地歷史文化,並定期舉辦講座、導賞團、課程和出版書籍。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本會秉持三個宗旨:

  1. 傳承、弘揚中華文化;
  2. 普及香港歷史文化知識,加強大眾對此之認知;
  3. 與世界各地文化、學術機構對話,交流歷史文化知識。

香港歷史及文化教育協會

本會成立於2016年6月,隨著新高中學制於早年實施,中國歷史科成為了選修科的科目,本科課程內容廣泛,教學策略亦與主科有別,單憑個人之力,終不及群策群力更見成效,故此為加強同工的對話和交流、提升本科學與教的水平,同時回應社會對本科的期望,我們一群關心中史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成立了本會,團結本科的專業群體,為香港的中史教育略盡綿力。創會理事及現任理事會成員全為前線資深中史科老師及富教育熱誠的人士。


發表留言